首页

小刚流浪记

时间:2025-05-29 04:00:13 作者:静音训练、静音吃饭!这座军营为何要无声? 浏览量:61039

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的营区

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居民生活

武警官兵

一直执行着“无声”的军令

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他们的声音不能超过80分贝

武警上海总队某中队

驻扎在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营区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的生活

这支部队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取而代之的是手势指令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介绍:

“如果早操下队列口令

声音会比较大

会影响到休息的居民

所以我们用无声口令来代替

我们早操训练时不能踏步

踏步会发出嗒嗒的声音”

不仅如此为了日常提醒大家注意音量

营区大厅、楼梯口等地

都放置了分贝仪

标准是80分贝

人们日常对话音量约是50至60分贝

但稍用力拍手

音量就超过80分贝

而战士们在军营里的所有行为

包括说话、走路、吃饭

都不能超过80分贝

因为场地有限

部队日常训练在30平米的楼顶进行

与附近居民楼的窗户仅5米之隔

正常的突刺训练是喊杀冲天的

可这里的战士们却

只张嘴不发声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说:

“一些新同志

刚下到单位时不适应

感觉被束缚了手脚

但是经过‘老带新’

他们慢慢形成了习惯和自觉”

这份“无声”的坚守

也赢得了附近居民的认可

从“入沪不入户”到“军营无声”

他们把先辈的精神延续至今

武警上海总队多支部队的前身

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晨

市民们打开家门

惊奇地发现马路边上

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刚下过大雨的街道湿寒漉漉

战士们怀抱枪支和衣而眠

坚决遵守“不入民宅”的纪律

上海战役的见证者回忆:

“我活了这么久

没见过这么讲纪律的”

76年前的先辈们把《入城守则和纪律》

挂在背包上向上海行进

76年后

驻守在弄堂里的武警官兵

也人手一份《军营无声八项守则》

把“入沪不入户”的精神

刻印在心中

从“入沪不入户”

到“军营无声”“军令无声”

变的是时间

不变的

是刻在人民解放军骨子里的纪律

体现了一支军队的优良品格

这种品格

在震天炮火中

也在寂静守护的万家灯火中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张聪

  记者丨刘干 赵怡婷 关树声 郑张昀

  刘宇峰 万禹佳 李军学 赵乾

  (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山如画|中华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

话剧《乌鸦与麻雀》以纵横两条维度,巧妙编织戏里戏外的双线内容:面对即将崩溃的旧社会、满怀对黎明憧憬的电影人,与他们镜头中石库门里鲜活生动的角色,共同组成了时代洪流中的点点“星火”。

四川西充:工厂化育秧助力春耕“速度”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日报道,俄驻美使馆发表评论称,美方非常清楚,贫铀弹破裂会形成流动的放射云,铀小颗粒通过呼吸道等进入人体后会沉积在肾脏和肝脏中,引发恶性肿瘤,并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障碍。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出席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论坛

走进美岱召镇何家圐圙村 “小院议事厅”,村民、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正围绕村里新打机电井相关问题进行着热烈讨论。据了解,村里的4口机电灌溉井建于80年代,由于设备老化和地下水水位下降、泥土淤塞等原因,去年就已经很难抽上水来。春耕在即,春灌问题亟待解决。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意新疆银行吸收合并库尔勒银行

直面问题,让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真收获”

为什么是马面裙?每个穿上马面裙的人都会给出属于自己的理由。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会像马面裙的纹样般丰富。剔除喜欢、流行、新鲜之类的感性因素,冷静来看,马面裙的爆红主要基于它好看好穿,价格合理,国风特征明显。得益于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普及,就算不太懂历史的人,也知道马面裙是明清时期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宋,并一直延续到民国。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